top of page

紫禁城宮殿群

外朝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稱“三大殿”。這三大殿連同與東側文華殿、西側武英殿合稱為“外朝”。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初稱“奉天殿”,後稱“皇極殿”,清朝時稱“太和殿”。袁世凱登基時一度改名為“承運殿”。

 

“太和”二字取自《易經》乾卦“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一句,是說宇宙間一切關係都得到協調的意思。

建在有漢白玉圍欄的三層高大露台上,為“前三殿”之第一殿,殿高三十五米,面積2,381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座木結構宮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為中國古代殿宇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頂。簷角有十個走獸,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

 

太和殿是舉行新皇帝登基、頒布重要詔書、“金殿傳臚”(公佈新進士名單)、派大將出征以及每年元旦節、冬至節、皇帝生日等重大儀式的地方。

中和殿在明初時稱為「華蓋殿」,後來稱為“中極殿”,至清代時稱為“中和殿”。袁世凱登基時一度改名為「體元殿」。

 

「中和」二字是說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才能使各方面關係處理得協和調順,符合中庸之道。面闊、進深各3間。四角攢尖頂。內設寶座,皇帝參加大典前先在此休息,或由近臣演習禮儀。

保和殿在明初時稱為「謹身殿」,後稱“建極殿”,清朝時稱“保和殿”。袁世凱登基時一度改名為“建極殿”。

 

“保和”二字是說要保持事物間的協調關係。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簷歇山頂。宴請外藩王公大臣的場所。從乾隆開始,殿試由太和殿移到此舉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