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禁城宮殿群
內廷西路 - 養心殿
養心殿,位於紫禁城內廷乾清宮西側,位居西六宮之南,是清代皇帝居留時間最久的一座宮殿。雍正此後的清代歷任皇帝部以養心殿為寢殿。
養心殿的得名,史籍無考。查“養心”二字,可見《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荀子·修身》:“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
康熙年間,養心殿曾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康熙駕崩後,雍親王胤禎繼位 (即雍正皇帝),從乾清宮移居養心殿,乾清宮改為專作朝會聽政、祕密建儲的宫殿。軍機處設立後,不再在乾清門御門聽政。
雍正帝居住養心殿之後,造辦處各作坊乃逐漸遷出內廷,養心殿便一直作為清朝皇帝冬天的寢宮,乾隆年間又接受改造、添建,形成一組供皇帝召見群臣、理政、讀書、居住的多功能建築群。直到遜帝溥儀出宮,清朝共有八位皇帝(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遜帝溥儀)先後在養心殿居住。世祖、高宗、穆宗於養心殿內駕崩。
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后在養心殿前殿東暖閣垂簾聽政,其間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也分別居住在養心殿的體順堂、燕禧堂。宣統帝在位期間,因其年幼,其父載灃在養心殿代為攝政,處理政事。 “平時朝見在養心殿,正中設御座,東倒設監國攝政王座,座前均設案。王公百官向皇帝請安、謝恩等均向御座(空座)進行。攝政王召見時,大臣先向御座行禮,然後到東暖閣,在面西的王座前對話,王座旁備有矮杌凳,如攝政王命召對之員坐,即坐凳上,不命坐則侍立啟對,命退即退。




養心殿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建成於嘉靖十六年以前,曾作為明神宗寢宮。

遵義門: 坐西朝東,進門為黃琉璃影壁一座,從南側繞過影壁即至養心門外的狹長院落的東端。語出《尚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指遵守成法道義。明代這裡有一座隆道閣和無梁殿,另外就是長排的膳房。明代皇帝的膳食就是在這裡調制的,住在乾清宮的皇帝既可以在養心殿用膳,也可以令掌膳宦官將膳食送到乾清宮。
養心門: 為養心殿前的正門,坐北朝南,廡殿式琉璃門樓。始建於乾隆十五年,陡匾懸掛在養心門前簷下。
-
門前有一對鎏金銅獅子。門外有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院落,乾隆十五年在該院添建連房三座,房高不逾墻,進深不足4米,是宮中太監、侍衛、值班官員的值宿之所。
-
這三座值房中,一座位於遵義門內的黃琉璃影壁背後(影壁西側);一座位於該值房以南至遵義門內南側,呈曲尺形,處在院落東南角;一座位於院落西端,平面呈“匚”形,填充了院落的西側及西北、西南角。
-
養心門外正南面有玉影壁一座,養心門內正北面有木照壁一座。
-
養心門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小門,門內分別有一個曲尺形琉璃照壁,曲尺的角均朝向養心殿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