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紫禁城歷史

永樂元年 (西元1403年)

朱棣頒詔改北平为北京。

永樂元年至三年 (西元1403-04)

朱棣多次下令從各地遷入人口至北京。

永樂四年(西元1406年)

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

永樂五年閏七月 (西元1407年)

朱棣頒詔開始營建紫禁城。主持營建工程為泰宁候陳珪、工部侍郎吳中、刑部侍郎張思恭、設計師蔡信。著名的工匠如石工陸祥、瓦工楊青等以及大量工匠,在永樂五年五月到達北京。建造紫禁城和改造北京是同時進行的,以原來的元大都城為基礎改建。

永樂八年和十一年 (西元1410-13年)

紫禁城工程開始後不久受到長陵建設及朱棣攻打蒙古影響放慢。

永樂十六年六月 (西元1418年)

紫禁城開始重新開工

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

紫禁城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

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 (西元1421年)

明都遷移紫禁城完成。

永樂十九年五月 (西元1421年)

紫禁城遭雷擊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正統五年 (西元1440年)

重建紫禁城前三殿及乾清宮。

天順三年 (西元1459年)

營建西苑。

嘉靖三十六年 (西元1557年)

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

嘉靖四十年 (西元1561年)

紫禁城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重建完工。

萬曆二十五年 (西元1597年)

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

天啟七年 (西元1627年)

紫禁城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完工。

崇禎十七年 (西元1644年)

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

崇禎十七年 (西元1644年)

清順治帝至北京,以皇極門為常朝場所,以未被焚毀的建極殿為位育宮,作為順治帝寢宮;攝政王多爾袞在武英殿辦公。

顺治元年至顺治十四年

重建了午门、天安门、外朝前三殿,将位育宫恢复为建极殿、并改名为保和殿,并對位於内廷、东路、和西路的建築造了一番整修。

康熙六年至二十二年

重建端門及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

雍正十三年

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嘉慶十八年

天理教教徒林清率教眾攻打紫禁城。

光緒十四年

太和門護軍值班室發生火災,由於救火設施不完善,大火燒了兩天,貞度門、太和門、昭德殿被焚。

光緒二十年

紫禁城由值房大火引起的損毀修復完畢。

民國元年(西元1912年)

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

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五日 (西元1924年)

黃郛攝政內閣公佈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

民國十四年國慶節(西元1925年10月10日)

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幕。

Please reload

明代畫作中的故宮

清代紫禁城午門

紫禁城午門 (現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