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紫禁城宮殿群

紫禁城乾東五所

乾東五所位於內廷東路、千嬰門以北,西臨禦花園。因其位在東六宮之北,故亦稱“北五所”。

 

乾東五所始建於明初,與內廷西路乾西五所對稱,通常認為東西五所合為“天干”之數,與東西六宮合為“地支”之數相應,體現了陰陽五行思想對紫禁城總體格局的影響。乾東五所基本保持著明代的格局,只在乾隆三十九年進行了重修。

 

乾東、西五所在明代是供地位較高的宮女居住的地方。明代宮女未能升為嬪妃,但資格較老、地位較高者,得以居住在乾東或乾西五所。皇帝的乳母是最高等级的宮廷女佣,例行居住在這一帶。

乾東五所由五組建築構成,從西至東分別稱頭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每所均有南北三進院落,前院南牆正中開黃琉璃瓦歇山頂門一座,門內一座木影壁屏門。

前院、中院均為“一正兩廂”式的三合院格局,中院西南隅有井亭一座,後院進深較淺,只有正殿,黃琉璃瓦硬山頂。除主要建築之外,各所還分別有一些配房,位置和數量因各所的情況而有所不同,從而使其佈局整體相同中又略具變化。各所之間有矮牆相隔,彼此獨立;矮牆上開設小門,又使其互相連通成一體。三所后宮牆西北隅開隨牆小門1座,為乾東五所通北橫街的唯一通道,平日關閉,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進行打掃或有事時才開啟。


清初,乾東五所為皇子居所。乾隆朝初期,乾東五所居住著不少皇子、皇孫。乾隆皇帝在諭旨中曾說: "東五所內,為少年皇子、皇孫公共所居,隨侍內監等住屋,亦在此內。"

 

乾隆三十年前後,自頭所到五所分別改為如意館、壽藥房、敬事房、四執庫和古董房。乾隆三十九年皇帝諭旨將三所、四所的裝修拆挪到頭所、二所,並將後兩組建築修繕見新,供皇十五子(即嘉慶皇帝)成婚後居住。乾隆四十年皇十五子移居擷芳殿,頭所、二所仍作為皇子居所,直至嘉慶年間。

目前在三所內還完好地保留著慈禧太后的御筆“敬事房”匾額,正殿明間脊檁上尚有清代晚期的彩畫。
 

如意館

如意館

 


1692年康熙皇帝初步設想設立如意館,當時主要為研究陳列西方的科技成果。建成後成為清朝以繪畫供奉於皇室的一個服務性機構。在此處也匯集了全國各地的繪畫大師,書法家,瓷器大師,進入如意館也成為被肯定畫藝的一個重要表現。康雍乾三朝如意館隸屬皇帝管理,同治、光緒朝如意館隸屬於內務府造辦處。如意館湧現出的畫師主要有:康熙年間:郎世寧,禹之鼎,焦秉貞,戴恆,鄒文玉、唐岱、賀金昆、宋三吉、焦國俞等。

據說長春宮的[紅樓夢]壁畫就是由他們創作的,但倡導此事的則是珍妃、瑾妃兩姐妹。光緒皇帝大婚前,如意館畫師奉旨裝飾隆裕皇后將要居住的鍾粹宮。[光緒大婚國]也是他們繪制的。

慈禧太后興致来時喜歡揮筆作畫,但由於水平不高又懶於用心,常將只畫了一半的畫作,命太監拿到如意館去,令畫師完成。慈禧身邊有一個女畫家侍從,繆嘉蕙,在慈禧身邊供奉數十年。慈禧的大部分畫作和題字都是由嘉蕙代筆的。

古董房

古董房

清代內廷機構,以太監充任職使。設八品侍監銜首領太監一名、太監十二名,專司收貯古玩器皿及坐更等事。

清代皇帝過壽節都要接受王公和京內外大臣、外藩敬贈的珍寶禮物 。皇帝在平時也常賜給臣屬珍寶古玩。宮中的這些物品,有數處儲存放地, 古董房只是其中一處。 

壽藥房

壽藥房

清內務府所屬機構。

壽藥房是清宮煎藥與配製膏、散、丸、丹的醫藥機構。 御醫每晚都要在宮內輪流值班。

  

負責為皇帝皇后診病的御醫,在乾清宮東廊下的御藥房值班。 慈禧居住在寧壽宮時, 為診她病的御醫在寧壽宮西廊下值班。  

御醫開藥坊後,簽上姓名,御前太監便拿藥方,也要在藥方上簽上姓名。 在總管太監的監護下,一行人前往壽藥房煎藥。 壽藥房煎藥時, 將藥材放入煎鍋內,脫水三盅,用封箱炭火急。煎好時, 將藥汁傾倒在銀盤的新布,以過滤藥渣, 大師傅用雙手捧布,一氣將藥渣出, 約一盅有餘。參與煎藥的人員先各嘗一口,再將藥汁傾倒在銀盤之中,用時再温。 

晚清時,掌供應同治帝瑜妃、珣妃、瑨妃所用藥品,有醫師二、三十人。

珍妃曾經被幽禁壽藥房

壽藥房的配殿是曾經是珍妃的幽禁處。慈禧太后最初將珍妃幽禁在咸福宮之北,人稱為老苑的空宮內,即原來乾西五所的西花園。珍妃後來被由老苑遷到乾東壽藥房。幽禁期間,屋門自門外上鎖,由兩名宮女看守,飲食自門檻下遞送。後來,珍妃又被遷到離她殉難處不遠的景祺閣北面的小屋裡。

  

四執庫

四執庫

位於紫禁城東六宮和玄穹寶殿之後的乾東五所,專門存放皇帝的的各類服飾等物。皇帝的冠袍帶履,由內務府的四執庫管理,隨時伺候穿戴。

四執庫除了專門收儲皇帝所用的冠、袍、帶、履,同時也收儲舖設 皇帝寢宮的拂帳。冠、袍、帶、履便是四執。  

清帝所用的冠有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其中又同為冬春的暖夏冠 (也叫暖帽) 和夏秋的凉冠(也叫涼帽)。 

 

清帝的袍服有日常服用的明黃袍, 因上面繡著九個龍而稱為龍袍。 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有金黃和杏黃等色。 但清代皇帝均有一習慣,即平時多服用藍色的龍袍。 藍色是稍次於黃色的一種服飾, 這大約是清帝出於持虛避盈,謹慎勤勉的一種心態。 

敬事房

敬事房

清官署名。康熙十六年置。屬內務府管轄。掌奉行諭旨及內務府文書,管理宮內事務及禮節,收核外庫錢糧,甄別調補宦官,並巡查各門啟閉、火燭關防。有總管、副總管,皆由宦官充任。雍正元年,定總管秩四品,副總管六品。

自明至清,太監最高首領的辦事機構敬事房是 在乾清門西側 的廊房, 緊領著皇帝的翰林侍衛值班處南書房。清晚期, 太監人數比清前期擴大了十幾倍, 還有一句俗話叫 “夠不夠, 三千六”。 似乎太感人數少於此數, 宮廷的勤雜事務 就難以完成, 亦須增設辦事宿舍, 可見 清朝晚期宮廷享受 奢華無爛的程度。其最重要的職責是管房事,所謂“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

皇帝與後、妃的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

 

皇帝與妃嬪行房,程序則復雜一點。每日晚餐完畢,總管太監就奉上一個大銀盤,裡面盛了幾十塊綠牌子,每塊牌子上都寫著一個妃子的姓名。這天,皇帝若沒有性慾,便說聲“去”;若有點意思,則抽出一塊牌子,翻過來,背面朝上,再放進盤裡。總管記住這個牌子,出來後將牌子交給手下,一值專負責背妃子進寢宮並一直送到龍床上的太監。 屆時,皇帝睡覺了,則先上床,將被子蓋到踝關節處,腳露在外面;那太監先已在妃子房中將其脫個精光,隨即裹上大披風,一直背到寢宮,再扯去披風,將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則從暴露在外的“龍爪”這頭匍匐鑽進大被,然後“與帝交焉”。

 

此時,太監退出房外,和總管守候窗外,敬候事畢。為防止皇帝中馬上風而死,時間稍長,總管就得在外高唱:“是時候了。”若皇帝興致高,裝聾作啞,則再喊一次。 “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而得“止乎禮”,招呼太監進房。太監進去後,妃子必鬚麵對皇帝,倒著爬出被子。

 

太監再次用披風裹著她,背到門外。總管隨後進來,問:“留不留?”皇帝說留,就拿出小本本,記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若說不留,總管就出來,找准妃子腰股之間某處穴位,微微揉之,“則龍精盡流出矣”,實施人工避孕。避孕倘不成功,就得補做人流手術,因為本子上沒有記錄的房事,做了也是白做。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