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宮殿群
翊坤宮
翊坤宮的歷史
翊坤宮,為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西六宮區東部中間。
明清時期是妃嬪居所。明朝永樂十八年建成,初稱“萬安宮”。明朝嘉靖十四年更名為“翊坤宮”。明代的翊坤宮中,還飼養著一群鴿子,專設放鴿台。每當風清日朗的時候,帶著鈴哨的鴿子結群飛上天空,在紫禁城的上空盘旋飛翔,哨聲穿越雲層。
清朝沿襲明朝舊稱,並曾多次修繕。原來翊坤宮為二進院,清朝晚期將翊坤宮後殿拆除改建成穿堂殿“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作為通道,使翊坤宮和儲秀宮相連,形成了南北四進院。光緒十年慈禧太后五十壽辰時移居儲秀宮,慈禧太后在儲秀宮居住期間,經常在體和殿用膳,亦曾在體和殿接受朝賀。光緒帝選妃也在體和殿舉行。
翊坤宮正殿前廊簷下掛有“翊坤宮”陡匾。乾隆六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壽宮陡匾的式樣,製作十一面匾額,並親自題寫,分別掛在東六宮、西六宮除永壽宮之外的其他十一宮的正殿。乾隆帝還下諭旨:“自掛之後,至千萬年,不可擅動,即或妃嬪移住別宮,亦不可帶往更換。”
如今,翊坤宮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翊坤宮建築
翊坤宮的主要建築有:
翊坤門:為翊坤宮的正門,坐北朝南。翊坤門內設有“光明盛昌”屏門,“光明盛昌”四字位於南側。
翊坤宮前院正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簷下施有斗拱,樑枋繪有蘇式彩畫。門是萬字錦底、五蝠捧壽裙板隔扇門,窗是步步錦支摘窗,飾有萬字團壽紋。
-
前廊簷下懸掛“翊坤宮”陡匾,兩旁對聯為“寶瑟瑤琴蟠桃千歲果,琪花芝草溫樹四時春”。前廊內明間外的前簷下朝南懸掛“履祿綏厚”橫匾(慈禧太后題),兩旁對聯為“松牖樂春長既安且吉,蘭陔宜書永曰壽而康”。
-
明間正中設有地平寶座、屏風、香幾、宮扇,正上方朝南懸掛“有容德大”匾(慈禧太后題)。
-
明間東側有花梨木透雕喜鵲登梅落地罩,將正間與東次間分隔開。
-
明間西側有花梨木透雕藤蘿松纏枝落地罩,將正間與西次間分隔開。
-
東次間與東梢間、西次間與西梢間分別用隔扇分隔。
-
正殿前的台基下設有銅鳳、銅鶴、銅爐各一對。溥儀作為遜帝時曾經在正殿前廊下安裝鞦韆,如今鞦韆已拆除,鞦韆架仍在。
延洪殿(慶雲齋): 翊坤宮的東配殿,面闊三間,黃琉璃瓦硬山頂。 前簷下懸掛“慶雲齋”匾(慈禧太后題,上方正中鈐“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印),兩側對聯為“彩雲寶樹瓊田繞,仙霞琪花碧澗香”(慈禧太后題)。
元和殿(道德堂):翊坤宮的西配殿,面闊三間,黃琉璃瓦硬山頂。 前簷下懸掛“道德堂”匾(慈禧太后題,上方正中鈐“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印),兩側對聯為“鳳閣曉霞紅散綺,龍池春水綠生波”。
平康室:體和殿前的東配殿。前簷下懸掛“平康室”匾(慈禧太后題),兩側對聯為“錦鏽春明花富貴,琅玕書報竹平安”。
益壽齋:體和殿前的西配殿。前簷下懸掛“益壽齋”匾,兩側對聯為“天杯獻壽齊南嶽,聖藻光輝動北辰”(慈禧太后題)。
體和殿為第二進院的正殿。清朝晚期連通儲秀宮與翊坤宮之時,將翊坤宮的後殿改為穿堂殿,稱“體和殿”。體和殿面闊五間,前後開門,後檐出廊,黃琉璃瓦硬山頂。
-
體和殿前廊簷下懸掛“翔鳳為林”匾,兩側柱上懸掛楹聯“九有慶光華日月所照,三無昭怙冒天地同流”(慈禧太后題)。
-
體和殿明間內的北簷下朝南懸掛“體一苞元”匾(慈禧太后題)。
-
體和殿後廊內的簷下朝北懸掛“雲潤星輝”匾(慈禧太后題),
-
後廊靠北側的檐柱上朝北懸掛楹聯“時行物生兩間宣道妙,日暄雨潤萬彙荷天功”。
-
水井: 體和殿前院落南側東、西各有水井一眼,其上原有的井亭已無存。
翊坤宮的故事
鄭貴妃與翊坤宮
明萬曆朝皇貴妃鄭氏在萬曆十年二月被冊封為“淑嬪”,後來深得明神宗寵愛,在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後便被立為皇貴妃。鄭氏被封貴妃後,便以翊坤宮為自己的宮院。鄭氏在其後的歲月裡,成為後宮中唯一得到皇帝真心寵愛豹女性,與皇帝一同起居。
鄭貴妃在宮中四十餘年的生活,除了照顧多病的萬曆皇帝外,便是費盡心思為自己的兒子爭取儲位。萬曆皇帝晚年身體臃腫,受多種慢性病的折磨,經常頭暈目眩,腿腳也十分不便,所以萬曆皇帝晚年完全依賴鄭貴妃生活,離開鄭貴妃就寸步難行。鄭貴妃五十七歲那年,萬曆皇帝駕崩。鄭貴妃在萬曆一朝的聲名足以令群臣厭惡,宮内外都無人支持她。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以及爭國本、妖書案皆與她有關,所以鄭貴妃晚年遷到皇宮東北部的仁壽宮居住,一直活到十年後的崇禎二年。
袁貴妃與翊坤宮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後直搗紫禁城,明思宗命週皇后與袁貴妃自盡。袁貴妃領命後,回宮懸樑自盡,但繩帶斷裂,袁貴妃墮地昏去,許久甦醒。明思宗見狀,便用劍砍傷其肩部。清朝順治帝入關後,賜居所贍養袁貴妃。
光緒皇帝在體和殿選妃
在清朝,一般皇帝從小繼位,基本上十四到十六歲就該大婚、親政了,比如順治帝十四歲大婚、親政,康熙帝十一歲大婚,十四歲親政。可是老佛爺怎能輕易放棄當上癮的「太上皇」,於是直到光緒十七歲,實在不能再拖了,老佛爺終於表面上放權,並著手籌劃光緒的婚事。
經過一輪海選,符合條件的女子被留了下來,然後又經過幾輪嚴格的初賽、複賽,最後挑出了五個女孩參加決賽,分別是:慈禧的弟弟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
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在紫禁城體和殿,這五個女孩在慈禧、光緒帝及許多公主、大臣的面試下參加決賽。當時主席台上放著玉如意一柄、紅繡花荷包兩對,作為定選證物,皇帝喜歡誰拿著玉如意給誰誰就是皇后,荷包給誰誰就是妃子。慈禧假惺惺地對光緒說:「去吧,皇帝,你自己做決定,喜歡誰就給誰證物。」
清朝給皇帝選秀女的基本條件是身體健康無殘疾的旗籍女子,比較公開的兩條選秀標準,一是品德,二是門第。長相不但不重要,而且一般還特別排斥長得漂亮的女孩,因為如果長得太漂亮,就有讓皇帝沉湎於女色及讓後宮爭風吃醋的危險。所以清朝後宮女人尤其是光緒的皇后和妃子的相貌實在不敢恭維。
於是光緒拿起玉如意直奔自己還是比較喜歡的德馨的女兒。剛走到跟前,只聽慈禧在身後一聲暴喝:「皇帝。」光緒嚇得直哆嗦,回頭一看,慈禧對著她的侄女桂祥的女兒直努嘴,光緒一怔立馬明白意思,很不情願地拿著玉如意遞到長相實在醜得有特色、大自己三歲的表姐葉赫那拉氏手裡,即為隆裕皇后。然後情勢便不由光緒控制,慈禧直接讓人把兩個荷包給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即為珍妃和瑾妃。皇帝喜歡德馨的女兒,慈禧偏跟他作對,於是給這兩個女孩五十兩銀子報銷路費讓直接回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