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紫禁城宮殿群

永和宮
永和宮的歷史

永和宮是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以東,景陽宮以南。

明朝永樂十八年建成,初名“永安宮”,明朝嘉靖十四年更名“永和宮”。清朝沿襲明朝舊制,且於康熙二十五年重修,乾隆三十年又有修繕,光緒十六年重修。

明朝,永和宮為妃嬪所居。清朝為后妃所居。清朝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永和宮。後來,光緒帝大婚後,永和宮為瑾妃居所。


永和宮正殿前簷掛有“永和宮”陡匾。乾隆六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壽宮陡匾的式樣,製作十一面匾額,並親自題寫,分別掛在東六宮、西六宮除永壽宮之外的其他十一宮的正殿。乾隆帝還下諭旨:“自掛之後,至千萬年,不可擅動,即或妃嬪移住別宮,亦不可帶往更換。”


如今,故宮博物院青銅器館設在承乾宮、永和宮。

永和宫建築

永和宮為二進院,保持著明朝初年始建時的格局。主要建築有:


永和門:永和宮的正門,坐北朝南。

永和宮:為前院正殿,面闊五間,前接抱廈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簷角安有5個走獸,簷下施單翹單昂五跴鬥栱,繪有龍鳳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間、梢間都是檻牆,上安支窗。正間室內懸掛著乾隆帝御題“儀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頂棚,採用方磚墁地。

 

  • 同順齋:為後院正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硬山頂,明間開門,雙交四椀槅扇門四扇,中間的兩扇外置有風門,次間、梢間都是檻牆、步步錦支窗,下為大玻璃方窗,兩側帶有耳房。

  • 東配殿、西配殿:正殿前東、西兩側有配殿各三間,均為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頂,簷下繪有旋子彩畫。東、西配殿的北側均為耳房,各三間。

  • 井亭:後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

永和宮的故事

永和宮最久的居住者 - 雍正之母

清朝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為清朝雍正帝的生母,她在康熙十七年十月生下雍正帝之後,次年被冊封為“德嬪”,康熙二十年進封為“德妃” 。除了為康熙皇帝主育了三個兒子、三位公主外,就沒有留下足資記述的事跡。

其子登基為雍正帝之後,雍正帝本欲尊生母為“仁壽太后”,但康熙其他遺孀似乎並不認可烏雅氏地位的變化,在她面前也不行禮。烏雅氏所以只是接受了太后的身份,但不肯接受雍正和眾臣的行禮以及[仁壽太后]的徽號。

 

烏雅氏做了太后後仍然住在永和宮,雍正皇常每天都來視膳間安,從未間斷過。可惜烏雅氏的太后僅僅過了數月,卻在雍正元年五月匆匆離世,享年六十三歲。

光緒瑾妃與永和宮

清朝光緒帝瑾妃他他拉氏在光緒十五年元月以“瑾嬪”的身分入宮後,一直到民國十三年(1924年)薨逝為止,一直住在永和宮。

 

瑾妃一生持守唯,,與世無爭,心忠厚而催福泰,宮中人稱為胖娘娘。作為光緒的女眷,瑾妃和隆裕皇后一樣,是徒有虛名的。她與妹妹珍妃的情誼很深,對待珍妃的專寵,她能安然處之。瑾妃在永和宮過著很有品味的生活,她喜愛美食、常以書法丹青自娛。永和宮在瑾妃居住時期,有數樣刻工精細、鑲滿鐘錶的瓶盤盆景作為擺設。

1924年八月十五,溥儀到永和宮請安,並請"皇額娘"到養心殿賞月度節。這晚瑾妃坐在養心殿首座,和溥儀、婉容、文繡、格格、王孫們共度良宵,夜過子時才返回永和宮。但她不幸夜涼受寒,五天後就死了永和宮。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