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紫禁城宮殿群

紫禁城外朝東南角

上駟院是清朝內務府下設的三個院之一,為管理御用馬匹的機構。

凡是皇帝、后妃、皇子等人出入,均需供備馬匹。選供皇帝乘騎的馬叫作“御馬”,供“御馬”之選的馬叫作“內馬”。皇城內(設“內厩”)、南苑(設“外厩”)、安河共設有馬厩十八個,其中內厩設馬厩十一個,外厩設馬厩六個,安河(位於圓明園北垣外)設馬厩一個。另外,在口外及盛京等地設有牧場四個,飼養馬、駝。各處牧場分別設官員分任牧馬事宜,並且設有防禦、驍騎等官以司緝捕盜匪、保護牧場。

清朝時,有的年高德劭的大臣,皇帝為免其上朝時徒步,便賞其紫禁城內騎馬,或恩賜其馬匹。大學士張廷玉便曾獲康熙帝欽賜御馬。

上駟院內設三十名蒙古醫士。蒙古醫士是從上三旗選出的通達正骨之士卒。在皇宮內效力人員,包括大臣、侍衛、執役人員,發生跌損事故時,由蒙古醫士醫治。
 

御馬厩專門飼養“御馬”。

清朝對御馬的挑選和管理十分嚴格。 《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上駟院》卷載,“凡管試御馬之大臣、侍衛俱系特派,專管騎試、挑選上乘御馬,並選收進貢馬匹。"

 

本院額設司鞍、司轡並司鞍長共三十員名。凡遇皇上出入及隨圍進哨,預備御馬差務。“本院司鞍長系扈從皇上出入,預備馬匹。”

御茶膳房,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是清朝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隸屬內務府。

御茶膳房的下屬機構有膳房、茶房、肉房、乾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設有銀器庫。御茶膳房設總理事務大臣,無定員,下屬人員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筆帖式等。

太醫院,乃古代醫療機構名稱。

 

明清相沿,長官稱為院使,其下轄御醫、吏目、醫士等數十人,分為大方脈、小方脈、傷寒、婦人、針灸、口齒等科,主要為宮廷服務。太醫院各人需分班處理緊急醫痛,是為宮值。清代又於其中設教習廳,以培養宮廷醫務人員。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機構廢除。

御藥房,是中國明朝、清朝設立的管理宮廷藥品的專門機構。

“御藥房”,負責採辦、儲存、配製藥物,分成東、西兩所。西藥房由院使、院判、御醫、吏目分班輪值。東藥房由御醫、醫士等輪值。御藥房的輪值醫官主要為皇帝熬藥。御藥房設有生藥庫,各地進貢的生藥基本均存放在生藥庫。

 

御藥房通常還設有管理大臣(七品銜),委署主事,兼管司員、內管領、庫掌等員辦理具體之事。

清代皇子的住所 - 南三所

南三所,位於紫禁城外朝東路文華殿東北方向,是一組殿宇之總稱。

南三所的歷史

明朝時,南三所的所在地建有端敬殿、端本宮,為東宮太子的居所。乾隆十一年,在擷芳殿的原址興建了三所院落,當作皇子的居所。因位於寧壽宮以南,故又稱“南三所”,也稱“阿哥所”或者“所兒”,嘉慶朝以後則多用“擷芳殿”代稱整組建築。

 

南三所建成以後,嘉慶帝曾在乾隆四十年至乾隆六十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獲封太子之後移居毓慶宮。嘉慶年間,皇子幼年先住毓慶宮,成婚之後再移居南三所。此後道光帝、咸豐帝均曾在南三所居住。道光帝出生在南三所,後來從成婚到三十九歲即位之前,一直住在南三所。道光帝的長子奕緯,於道光五年移居南三所,直到道光十一年去世。此後,南三所久無人居,直至道光二十八年皇四子奕詝(日後的咸豐帝)、皇六子奕訢奉命移居南三所。奕詝和奕訢入住南三所後,道光帝曾侍奉皇太后前來南三所看望兩位皇子。

南三所建築

南三所位於紫禁城東部,依照陰陽五行理論,東方屬木、青色、主生長,所以南三所的屋頂多覆綠琉璃瓦,並安排皇子居住。同時,按照封建禮制,南三所建築的屋頂均採用單簷硬山頂或者歇山頂,形制等級低於皇帝所用殿宇。整座紫禁城亦只有南三所是採用綠琉璃瓦為屋頂,其餘各處是用黃琉璃瓦,因此處是皇子的居所,不是帝后的住處。


南三所的主要建築有:

  • 影壁:位於宮門外正南方,介於宮門和三座門之間。

  • 宮門:為南三所共用的宮門一座,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綠琉璃瓦歇山頂,中央開門,門內外設有礓磋慢道。門內有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小廣場。

  • 宮東所、中所、西所:小廣場北側自東向西依次排列著三所,每所都是前後三進院,形製完全相同。南端設琉璃門一座。前殿面闊三間,中殿、後殿均面闊五間,綠琉璃瓦硬山頂。前殿、中殿、後殿前均設有東、西配殿各三間,中殿前設有井亭一座。

  • 此外還設有耳房、順山房、值房、淨房、膳房等房屋。

整個南三所共有房屋二百多間。乾隆十九年,三所又各自添蓋後罩房一座,為黑琉璃瓦頂。

擷芳殿的故事

允礽的廢立

這組建築中,有殿名叫“擷芳殿”。清朝康熙年間太子胤礽之宮人曾在此居住。 胤礽被立為太子時僅一歲,六歲時,康熙帝特為其建造毓慶宮,供其居住和學習。胤礽成婚之後仍住毓慶宮,但同時將擷芳殿用作胤礽的女眷及宮女們的居住之所,故胤礽常來往於毓慶宮和擷芳殿之間。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1708年),康熙帝在木蘭行圍時,宣布廢黜胤礽的太子名位。康熙帝回北京後,在上駟院旁搭設一座氈房,令胤礽在此居住,命皇四子胤禛、十四子胤禎看管。後來康熙帝詔諭大學士稱,“允礽宮人所居擷芳殿,其地陰暗不潔,居者輒多病亡。允礽時往來其間,致中邪魅,不自知覺。” 此後,康熙帝下令侍衛挖掘胤礽的住處,果然挖出十多件厭勝物(即用來詛咒的字、畫、假人)。此後,康熙帝再度召見胤礽,命其移居咸安宮(即今壽安宮)中。翌年正月,康熙帝下詔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此後胤礽依舊狂妄乖謬,三年後再度被康熙帝廢黜。

道光父子飲恨擷芳殿

擷芳殿是道光皇帝的出生地,也是他即位前的故居。

道光皇帝的長子奕緯住在擷芳殿,每天都要到上書房讀書。但是這位皇長子缺乏讀書的天賦,又不肯用功,而授業的師傅又缺乏耐心和良好的教學方法,使得師生關係很是緊張。道光十一年四月的一天,這位師傅勸說奕緯好好讀書,將來好當皇上。奕緯便說:”我做了皇上,先殺了你。”  事後師傅將此話轉奏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不禁大怒,命人把大阿哥叫來。奕緯剛要跪下請安,怒火中燒的道光皇帝飛起一腳,正中奕緯的下身。這一腳踢得過重,奕緯被抬回擷芳殿,沒過幾天就死了。

嘉慶與朱硅結缘於南三所

朱硅,字石君,順天大興人,是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名士。朱硅是嘉慶皇帝的老師,晚年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傅、主理工部衙門。死後,贈太傅、諡號“文正”。

朱硅為官近六十年,勤於政事,居官廉潔,崖岸峻絕,一介不取,歷官中外,無敢以賄賂向其競進者。乾隆二十八年十月,調升福建按察使,平餘銀悉數歸庫,絕不私吞佔取。他與洋商往來打交道時,悉按法條從事,絕不私受洋商之物而賣放。就是因為這種性格令朱硅在官場上得罪了不少權貴。乾隆非常欣賞朱硅的為人,想到朱硅既然性格不適合當外官,便委排他到南三所,為當時還是皇子的嘉慶當老師。嘉慶與朱硅相處甚佳,而朱硅亦樂於將畢生所學傳授嘉慶。後來乾隆將他調離京城,調補廣東巡撫,次年八月升兵部尚書仍留巡撫。朱硅離開紫禁城時,嘉慶甚是不捨。

嘉慶登基後想將朱硅調回朝中當官,可惜遭到和珅的極力阻礙,令師徒兩人差點被乾隆太上皇治罪。

"嘉慶元年,乾隆也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和珅感到朱珪回京,這對自己威脅極大,千方百計進行阻撓。嘉慶帝寫詩向老師朱珪表示祝賀,和珅便迫不及待地拿著尚未寫完的詩稿又到乾隆面前告嘉慶的狀,誣稱嘉慶帝籠絡人心。這一次乾隆生氣了,問身旁軍機大臣董誥:“這該怎麼辦?”董誥跪下勸諫乾隆說:“聖主無過言。”乾隆這才作罷。​"

此心願一直到乾隆駕崩,和珅被治罪抄家後,嘉慶才可將朱硅召回朝中。嘉慶三年調京任京卿,先後充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傅、體仁閣大學士等高官。朱硅雖然官高位顯,但他依舊過著清貧的生活。

嘉慶十一年十二月五日卒,嘉慶皇帝得知朱珪的噩耗後,大哭一場,為痛失良師朱珪特賜奠、祭、葬三道聖旨,以示對他的後事料理和懷念。

 

仁宗制曰:“大學士朱珪持躬正直,砥節清廉,經術淹通,器宇醇厚,凡所陳奏,均得大體。服官五十餘年,依然寒素。家庭敦陸,動修禮法。詢不愧為端人正士,畀倚方段,遽聞溘逝,深為痛悼。初六日朕親賜奠,已賜陀羅經被,可令慶郡王永璘帶領侍衛十員,先往奠醊,給內帑銀二千五百兩治喪,晉贈太傅,入祀賢良祠。”

朱硅為嘉慶留下的十字真言一直懸掛於南三所、他當皇子時的書房內。這十字格言令嘉慶终身受用。

 

養心、勤業、敬身、虛已、致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