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宮殿群
景仁宮
景仁宮的歷史
景仁宮為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六宮區的西南角。
明朝永樂十八年建成,初名“長安宮”,明朝嘉靖十四年更名“景仁宮”。清朝沿襲明朝舊稱,且於順治十二年重修,道光十五年、光緒十六年先後進行修繕。
明朝,景仁宮是嬪妃居所。清朝順治十一年三月,康熙帝生於景仁宮。康熙四十二年,和碩裕親王福全喪,康熙帝為悼念其兄福全,再次到景仁宮暫居。其後,景仁宮一直作為后妃居所,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咸豐帝婉貴妃、光緒帝珍妃均曾在景仁宮居住。
景仁宮正殿前簷掛有“景仁宮”陡匾。乾隆六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壽宮陡匾的式樣,製作十一面匾額,並親自題寫,分別掛在東六宮、西六宮除永壽宮之外的其他十一宮的正殿。乾隆帝還下諭旨:“自掛之後,至千萬年,不可擅動,即或妃嬪移住別宮,亦不可帶往更換。” 此外,乾隆帝還禦撰《宮訓詩》,命大學士張照、梁詩正、汪由敦分別書寫而成。根據乾隆帝的要求,《宮訓圖》遂於每年臘月二十六日在東、西六宮張掛春聯、門神的同時張掛,正殿東牆掛《宮訓詩》,西牆掛《宮訓圖》,至次年二月二日收門神之日,將各宮《宮訓圖》收貯於景陽宮後的學詩堂。
2005年4月28日,景仁宮正式開始常年對外開放。與此同時,刻有自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682位向該院捐贈文物者名字的“景仁榜”也於2005年4月28日在景仁宮落成。從1939年到2005年2月,上述682位捐贈者向故宮博物院捐贈33,400多件文物。景仁榜設在景仁宮正殿的牆壁上,在木板上刻有捐贈者姓名。自落成後,“景仁榜”上的名字不斷增加,證明了越來越多人有心把故宮文物歸還紫禁城。
景仁宫建築
景仁宮為二進院,保持著明朝初年始建時的格局。主要建築有:
景仁門:為景仁宮的正門,坐北朝南。門內有石影壁一座,傳為元朝的遺物。
景仁宮:為前院正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簷角安放5個走獸,簷下施單翹單昂五踩鬥栱,龍鳳和璽彩畫。明間的前後檐開門,次間、梢間都是檻牆、檻窗,門窗採用雙交四椀菱花槅扇式。明間室內懸掛著乾隆帝御題“贊德宮闈”匾。天花為二龍戲珠圖案,內簷是龍鳳和璽彩畫。室內採用方磚墁地。殿前有一座寬廣的月台。
-
東配殿、西配殿:正殿前的東西兩側有配殿各三間。
-
後殿:後院正殿五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頂,簷下施鬥栱,繪有龍鳳和璽彩畫。兩側各有耳房。
-
井亭:後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
景仁宮的故事
明宣宗皇后退居長安宮
在明代中早期,景仁宮名長安宮。明代第一位被廢黜的皇后胡善祥,就是在長安宮度過她的餘生的。永樂十五年,胡善祥被動用了測定吉祥方位的方為被明成祖選為皇太孫妃。洪熙年間,封為皇太子妃。明宣宗即位後,立為皇后。
可惜明宣宗朱瞻基狂熱地迷戀美绝的孫貴妃,不顧太后和眾臣的反對,一意要立孫氏為后。宣德三年三月,宣宗以皇后“無子多病”為由,命皇后上表辭位,胡善祥遂退居長安宮(即今景仁宮)修道,由宣宗賜號“靜慈仙師”。胡善祥性情澹泊,與世無爭,在長安宮過著謹慎而寂寞的坐活,直到宣德十八年黯然離世。胡氏死後,被謚為恭讓皇后。
乾隆之母入住景仁宮
清雍正朝熹貴妃(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在雍正即位初,直接封為“熹妃”,地位次於烏喇那拉皇后、年貴妃、齊妃。但後來隨著年妃、皇后相繼逝世,齊妃之子弘時失帝意,她的地位日漸升高。雍正八年,晉封為“熹貴妃”,為雍正朝後期後宮統攝者。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逝世。其子弘曆登基,是為乾隆帝。以遺命尊鈕祜祿氏為皇太后,徽號“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被封為太后後,遷到專門待奉太后養老的慈寧宮居住,接受兒子至誠至孝的奉養。
康熙皇帝出生於景仁宮
清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家本漢軍,是少保佟图赖的女兒。初入宮時為“佟妃”,之後居住在景仁宮,順治十一年在景仁宮生下了玄燁,後來的康熙帝。
清康熙帝玄燁和他兄長、順治帝皇二子福全感情甚篤,康熙帝甚至曾命宮中畫匠,繪制一幅自己和兄長福全共坐桐樹蔭下的畫,以示兩人共老。但康熙四十二年福全過世,康熙帝非常悲痛,在兄長的喪期,康熙皇帝以哀沉的心情居住景仁宮致哀。
光緒珍妃與景仁宮
清朝末年,景仁宮是光緒帝的珍妃的寢宮。除了光緒二十年至光緒二十一年降為貴人並被幽閉,其他時間,珍妃的寢宮一直為景仁宮。
珍妃,他他拉氏,在光緒十五年被選入宮中,年僅十四歲。珍妃天生麗質,不施脂粉,甚至不喜穿女裝,不挽髮髻,不穿繡履,而以男裝為尚。剛入宮時,很得慈禧太后的喜歡,能夠經常住在養心殿的西圍房裡,陪侍光緒。光緒十五至二十年是珍妃在紫禁城的黃金歲月。
光緒大婚之後,因為隆裕皇后是老佛爺極力選的皇后,自己並不喜歡,所以避之唯恐不及,基本不答理。而瑾妃性情忠厚、呆板木訥,卻與皇后走得很近,反而與光緒相處淡漠。後來在多次禮儀活動中,光緒發現珍妃不僅容貌略顯俏麗,而且乖巧伶俐、活潑動人,便對她有了好感。幾次單獨召見後,更覺得她不僅志趣廣泛、談吐不俗,而且性格開朗、善解人意。漸漸地,光緒帝對珍妃產生了愛意,在政治上一直失意的光緒逐漸視珍妃為知音和感情上的依託,二人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愛情,並達到了熾熱化程度。珍妃生性乖巧,擅長書畫、下棋,經常伺候在光緒身邊,與光緒一起吃飯、玩樂,想著法子順應光緒的喜好。於是,很快珍妃就獲得了光緒的百般專寵。
然而,歷來皇家奉行的信條是皇后主管後宮,妃嬪必須無條件地聽命於皇后。可珍妃卻不理這一套,我行我素,並不去刻意逢迎、巴結皇后。本來皇后就對珍妃與皇帝的恩恩愛愛而吃醋,珍妃這樣的態度更讓皇后嫉恨不已。於是,皇后因失寵而生妒忌,又因妒忌而生怨恨。為了洩憤,她便經常向姑母慈禧告珍妃的狀。
慈禧是多麼富於心計和自大自傲的人,豈能容一個小丫頭不聽話,於是珍妃與慈禧的一輪輪鬥就此啟幕。
-
按宮中規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轎,只能坐四人轎。光緒帝寵愛珍妃曾特意賞給她一乘八人轎。十幾歲的珍妃也真是稚氣未脫,一點不掂量輕重竟欣然乘坐,被慈禧知道了,非常生氣,命人將轎摔毀。
-
清朝妃子每年例銀是固定的,珍妃花錢有點大手大腳,不會節省,而且還很大方,對宮中太監經常賞賜,太監們得些小恩小惠,也都竭力奉承她。時間一長,她也被捧得有點不知所以,漸漸失去自我節制,虧空越來越多。於是她鋌而走險串通太監受賄賣官。珍妃有一次為一個叫玉銘的人搞定四川鹽法道一職,按例這一級別的新官放任,要由皇帝召見一下。光緒在召見時問玉銘在哪個衙門當差·他居然答說在木廠,光緒一聽簡直是聳人聽聞,於是命其將履歷寫出,這個玉銘把筆頭都快咬爛了也沒寫出一個字,原來他就是一個文盲。此事震驚朝廷內外,不久珍妃受賄賣官之事敗露,引起了慈禧的強烈不滿,於是連她姐姐瑾妃一起降為貴人。
-
在與光緒帝相處一段時間後,珍妃發現光緒帝不是甘當傀儡的人,只是由於長期受慈禧的壓制,手中無權,壯志難酬。甲午戰敗,割地賠款,光緒帝在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影響下,試圖維新政治,富國強兵。珍妃就堅決支持皇帝變法,是「帝黨」的重要成員,為皇帝出謀劃策,尤其在精神上給光緒帝以巨大的支持。慈禧大怒,於是將光緒囚禁在南海瀛台,同時也將堅決支持變法的珍妃打入了冷宮,一直到死,也未能再見光緒一面。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倉皇出逃。臨行前命令太監崔玉貴把珍妃推到寧壽宮外的井中害死。
回京以後慈禧為安撫光緒,派人把珍妃的屍體打撈上來,重新裝殮厚葬,並把罪責推在崔玉貴身上。按理這是死罪,但只是削去崔玉貴二總管的職務,送回慶王府。不久,崔玉貴又回到皇宮,在慈禧太后身邊伺候。珍妃之死給光緒造成極大的精神刺激,形成極大的悲苦,光緒帝過著「囚帝」的生活,心情抑鬱不已,最後鬱鬱而終。
光緒二十六年珍妃被慈禧太后下令投入井中溺斃後,宮中盛傳景仁宮為一座不祥的宮院。相傳宮中為此在景仁宮的東南門內設有鎮邪之物,在北面牆上設有一面鐵牌,在南邊夾道地溝的石頭上刻有一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