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宮殿群
咸福宮
咸福宮的歷史
咸福宮,為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西六宮西北角。
明朝永樂十八年建成,初名“壽安宮”。明朝嘉靖十四年更名為“咸福宮”。清朝康熙二十二年重修,光緒二十三年修整。
咸福宮是后妃所居,前殿是行禮升座之處,後殿是寢宮。乾隆年間改為皇帝偶爾起居之所。嘉慶四年正月,乾隆帝崩,嘉慶帝住在咸福宮守孝。嘉慶帝駕崩後,道光帝住在咸福宮守孝。此後,咸福宮一度恢復成妃嬪居所,道光帝琳貴人(莊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咸福宮居住。
咸福宮正殿前簷掛有“咸福宮”陡匾。乾隆六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壽宮陡匾的式樣,製作十一面匾額,並親自題寫,分別掛在東六宮、西六宮除永壽宮之外的其他十一宮的正殿。乾隆帝還下諭旨:“自掛之後,至千萬年,不可擅動,即或妃嬪移住別宮,亦不可帶往更換。”
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帝命畫師以中國古代后妃美德為範,繪製《宮訓圖》十二幅,年節分別張掛在東六宮、西六宮,事畢收藏在景陽宮的學詩堂(見《養吉齋叢錄》)。每幅圖配贊四言十二句,以誡后妃永遠效法。 《國朝宮史續編》載,其中咸福宮正殿“東壁懸汪由敦敬書《聖制婕妤當熊贊》,西壁懸《婕妤當熊圖》。”
中華民國時期,咸福宮曾作為故宮博物院乾隆御賞物陳列室。 2005年,長期被用作文物倉庫的咸福宮對外開放,開始舉辦“慈禧垂簾聽政史料展”,並舉辦宮廷原狀陳列。可惜在2010年起,咸福宮關閉。
咸福宮建築
咸福宮為二進院。主要建築有:
咸福門:為咸福宮的正門,是一座琉璃門。門內有四扇木屏門影壁。
咸福宮為前院正殿,簷下懸掛“咸福宮”陡匾。面闊三間,黃琉璃瓦廡殿頂,形制高於西六宮的其他五宮,與東六宮相對稱位置的景陽宮形制相同。前簷明間安裝有槅扇門,其他各間是槅扇檻窗,室內井口天花。後檐僅明間安有槅扇門,其他各間為簷牆。
-
殿內東壁懸掛乾隆帝《聖制婕妤當熊贊》,西壁懸掛《婕妤當熊圖》。山牆兩側建有卡牆,設隨牆小門通往後院。
-
咸福宮明間內北側上方懸掛“內職欽承”匾(乾隆帝題)。
-
明間正中的低矮地平上為一組紫檀山水人物寶座屏風,寶座兩側設有高香幾,香几上有青玉太平有像,前面有掐絲琺瑯炭爐。
-
東、西兩側牆邊依次陳設著紫檀雕雲龍頂箱大櫃、紫檀雕龍架几案以及紫檀大插屏鏡子,東西牆上掛有掛屏。其中,紫檀架几案上放有紫檀嵌銅羅漢圖插屏、青花瓶等陳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