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禁城宮殿群
紫禁城外朝東南角
奉先殿,位於紫禁城內廷東側,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用的家廟。
景運門,位於紫禁城乾清門前廣場東側,是紫禁城內廷與外朝東路的重要通路。

寧壽宮,位於紫禁城內廷外東路、南三所以北。寧壽宮既是該區域的一座殿堂,又是該區的總稱。
戲衣庫,位於紫禁城東路、九龍壁南側,是清朝宮廷收藏戲衣的庫房。
御茶膳房,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是清朝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隸屬內務府。





箭亭
箭亭,位於紫禁城東部景運門外、奉先殿以南的開闊平地上,是清朝皇帝及其子孫練習騎馬射箭之所。
箭亭的歷史
箭亭始建於清朝雍正八年。為防止滿族受到漢族同化而導致祖制湮滅,特建設箭亭,供清朝皇帝及其子孫練習騎馬射箭。乾隆帝和嘉慶帝均曾在箭亭射箭並且操演武藝。每逢皇帝及其子孫在此跑馬射箭時,便在箭亭前擺放箭靶,列隊於兩側的武士搖旗擂鼓。
咸豐元年,皇帝在箭亭閱十五善射。清朝初年規定,特許在大內騎馬的王公大臣凡入東華門者,一律在箭亭前下馬,所以箭亭四周的空曠之地是當年拴歇馬匹之處。
箭亭的建築
箭亭實際上是一座獨立的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四面出廊。
箭亭內的二十根朱漆大柱直接承托著樑架,從而減少了斗拱層疊的層次,這是宮殿建築大式做法中較罕見的。箭亭東、西兩側的山牆磨磚對縫,不開窗戶;南、北兩面則各闢菱花槅扇門,其中南側五扇、北側三扇,共計八扇。
箭亭中央設有寶座,寶座東側有臥碣一座,刻著乾隆十七年上諭,內容是要求滿清貴族“衣服語言,悉遵舊制”,“操演技勇,時時練習騎射”,並且告誡子孫“永垂法守”。
箭亭前為寬敞開闊的平地,是殿試武進士閱技勇之處,屆時需要考試馬步、射弓、刀石。嘉慶十三年,清仁宗又在箭亭內的西側立石碑,再度告誡子孫“不效漢俗”。如今,箭亭建築保存完好。
![]() |
---|
![]() |
![]() |
箭亭殿試武進士
箭亭在順治初建時名為射殿。箭亭周圍空曠地帶是皇宮校閱箭術的地方。每三年一次的武進士殿試,有兩個考場,一個是西苑,其二就是箭亭。
武進士殿試項目有:
-
騎射
-
步射
-
開弓
-
舞刀
-
掇石
清前期所有武進土殿試都在西苑舉行。清中晚期,騎射一般在西苑比試,其他項目在箭亭比試。屆時皇帝在箭亭寶座上安坐,領侍衛內大臣坐在皇帝左右,批本處的官員在御前負責賬册和記錄事宜。禁衛軍善扑營十勇士立于起居注官員後面,負責殿試時搬移刀石等器械。試後,皇帝親定中試武進士名次,在太和殿傳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