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紫禁城宮殿群
紫禁城太后宮區
慈寧花園
慈寧花園的歷史
慈寧宮花園,位於紫禁城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南。慈寧宮花園始建於明朝,是明朝、清朝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太嬪們的遊憩、禮佛之所。
花園中原來有臨溪觀、咸若亭等建築。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年)將臨溪觀更名為臨溪亭,咸若亭更名為咸若館。清朝乾隆三十四年,對該花園進行了大規模改建,此後雖然“頗有更動”,但該花園的總體規模及佈局未出現大的變化。慈寧宮花園因為受到宗法、禮制、風水等因素制約,所以建築主次相輔、左右對稱,佈局規整卻顯得單調。該花園主要靠內部的精巧裝修及院中的水池、山石、花木來營造園林氣氛。花園中的樹木主要是松柏,間植梧桐、玉蘭、銀杏、丁香,集中種植在咸若館前面以及臨溪亭四周,花壇中密植牡丹、芍藥。春華秋實,四季各有情調。
2014年,紫禁城內五處地點同步開展考古發掘,其中三處是古代建築遺址,這五處考古發掘也是2013年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後首次在紫禁城內進行考古發掘。其中,在慈寧宮花園熱力電力管線改造工程工地,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對工地內發現的明代宮殿建築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在這處宮殿建築遺址揭露出從宮殿基址始建,至砌有明朝嘉靖十六年銘記磚的排水溝與地面,再至清朝與如今地面的疊壓和打破關係。
2015年10月10日慈寧宮花園開放時,這處位於慈寧宮花園外東側甬道的考古現場也對外開放,展示考古發掘出的宮殿建築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