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三園之圓明園
圓明園在圓明三園中面積最大,佔地二百公頃。圓明園原為明代一處私家園圃,圓明園歷史之始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為皇四子胤禛賜園題寫匾額「圓明」,雍正初年建成牡丹台(即「鏤月開雲」),雍正帝即位後從雍正三年(1725年)開始大肆擴建而成,到乾隆九年(1744年),圓明園的營建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乾隆帝依照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四字題名欽定了圓明圓四十景,分別賦詩,並命畫師繪畫修飾,此即《圓明園圖詠》。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來華,攜帶的禮品陳列於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在圓明園作為宮苑的百餘年的時間,清帝長期園居,其中雍正帝、道光帝均崩於圓明園。圓明園可分為宮廷、九州、西北、福海和北部等五個景區。
圓明園總體布局
圓明園大宮門位於該園的正南方,門前有巨大的廣場和人工湖,湖前有影壁,寬四十五米。廣場兩側為兩廡,東西朝房各五間,復有轉角朝房及東西朝房二十七間。東邊為宗人府、內閣、吏部、禮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鑾儀衛、東四旗值房,西邊為戶部、刑部、欽天監、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御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值房。東側隔夾道還有銀庫、緞庫、燈籠庫、蠟庫、昇平署、如意館等服務建築。入門後經出入賢良門(二宮門),即是宮廷建築群,為聽政議政之所,包括正大光明殿、勤政親賢殿、保合太和殿、長春仙館和洞天深處等宮殿館舍和許多輔助建築。
正大光明殿以北是前湖,前湖以北就是九州清晏殿景區。九州是環繞後湖佈置的九個島嶼,象徵「禹貢九州」。每個島上都有一處園林建築景觀,以九州清晏殿為中心,周圍有茹古涵今、坦坦蕩蕩、杏花春館、上下天光、慈雲普護、碧桐書院、天然圖畫、鏤月開雲,以及山高水長、萬方安和等如眾星捧月般的分佈。這一景區是圓明園的核心區域,以宴遊為主。
九州的西北面是一組樣式繁多,功能多樣的小型園林建築,主要有鴻慈永祜、日天琳宇、月地雲居、法源樓、濂溪樂處、匯芳書院、文源閣(藏書樓,仿寧波天一閣)、武陵春色、水木明瑟、澹泊寧靜、映水蘭香、舍衛城(佛寺,放置進奉的佛像)、同樂園(戲台)等。
九州景區的東北面是寬敞舒朗的福海景區。福海是一幅廣闊的水面,寬600多米。它是圓明園的水上活動中心,設計方面借鑑了杭州西湖。湖中有蓬島瑤台,四周岸邊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澡身浴德、坐石臨流、西峰秀色、廓然大公、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方壺勝境、涵虛朗鑒、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南屏晚鐘、夾鏡鳴琴等景觀。
圓明園的最北面是一條狹長的水系,頗似揚州的瘦西湖,主要以民居型建築展示水鄉田野的風光,有清曠樓、關帝廟、四宜書屋、北遠山村、魚躍鶯飛、多稼如雲、紫碧山房等建築。
圓明園主要建築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位於圓明園大宮門之內,為圓明園四十景之首,實即清帝在圓明園的前朝。此景南起宮門大影壁,北至正大光明殿後的壽山,長370米,東西以如意門為界,寬310米,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
出入賢良門,亦稱圓明園二宮門,南向門殿五間,掛雍正御書“出入賢良”四字匾。門內為七間大殿,內檐高懸雍正御書“正大光明”四字匾。此殿是皇帝在園內舉行朝會、接見外使的正衙。功能類似紫禁城的太和殿、保和殿。建成於1725年(即雍正三年)的正大光明殿通面淨寬36.45米,明間寬5.22米,通進深16米,殿深12.16米,檐柱高5.12米。
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馬戈爾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訪華,所帶英王喬治三世向乾隆帝祝壽的禮品中有天體運行儀、聚火鏡、西瓜炮、西洋船模型等曾陳列於此殿。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在出入賢良門遇到了以八品首領任亮率領的20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的英勇抗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任亮等人英勇犧牲。隨後正大光明殿成為了侵略軍頭目的臨時指揮部,13天后侵略者在準備收兵回營時最後將其縱火燒燬。
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曾試圖重修圓明園,正大光明就屬於修復範圍,但畢竟清王朝大勢已去,最終工程因財力枯竭而被迫停止。
勝地同靈囿,遺規繼暢春。當年成不日,奕代永居辰。
義府庭蘿璧,恩波水瀉銀。草青思示儉,山靜體依仁。
只可方衢室,何須道玉津。經營懲峻宇,出入引賢巨。
洞達心常豁,清涼境絕塵。常移雲館蹕,未費地官緡。
生意榮芳樹,天機躍錦鱗。肯堂彌廑念,俯仰惕心頻。
正大光明歷經百年風雨,現園牆外的宮門區闢為稻田,正大光明殿以墊土示意,北面壽山殘存,玉筍皆不可復見。
九洲清晏
九洲清晏為圓明園中最早的建築物羣之一,亦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九洲清晏位於圓明園西部。南面是前湖,與“正大光明”相隔;北邊是後湖,後湖周圍有九個人工島,九洲清晏就在其中一個小島上,佔地約70萬平方米,位於圓明園九洲地區的中軸線上。
九州清晏由九個島組成,每個島嶼獨立成景,島與島嶼之間有橋樑相連。九州是國家領土的象徵寓意「禹貢九州」。九個島嶼分佈在後湖,象征"天下九州",意指天下由九個區域所造成。如果從高空俯看,九州景區連同南面的正大光明,勤政親賢很像一個烏龜,因為烏龜在古代有長壽與太平的意思,九島的其中一島為帝后寢宮區名為九洲清晏。九洲清晏其名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昇平,江山永固,表達對國泰民安的冀盼。
九州清晏是圓明園最早建成的景點之一,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首次臨幸皇四子胤禛花園時,就是在九州清晏進膳的。九州清晏一直是帝後寢宮,除帝后身邊親近的太監、宮女外,任何人等不得靠近本島。
九洲清晏由三組南向大殿組成,第一組為圓明園殿,中間為奉三無私殿,最北為九洲清晏殿,為皇帝寢宮;中軸東有“天地一家春”,為后妃所居;乾隆中後期在天地一家春西北另外修建皇后殿,與寢殿九州清晏有遊廊相連,咸豐年間被拆作四間廂房改為嬪妃居處。西有“樂安和”,是乾隆的寢室兼書房;再西有清暉閣,北壁懸掛巨幅圓明園全景圖,原圖現存法國巴黎博物館;道光十年又將西路的“怡情書史”“樂安和”改作“慎德堂”,為皇帝寢宮。“清暉閣”、“鳶飛魚躍”改作湛靜齋,為當時的全貴妃鈕祜祿氏所居,咸豐帝就在此出生。咸豐登基後,將湛靜齋改名為基福堂,為孝貞顯皇后寢宮。
1722年(康熙年間),景點西部已有建築建成。雍正初年,雍正大規模擴建圓明園,此部分景區成為帝王重要的寢宮區。歷史上著名的慈禧太后為“懿嬪”時居住在此(即圓明園的“內寢”宮廷區)。雍正帝與道光帝都死於九洲清晏殿。此處也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此處也是各地衙門,向皇帝呈覽貢品、物件、畫冊的地方。
圓明園殿後為奉三無私殿,奉三無私殿主要是清朝皇帝舉辦宗親宴的地方。每年元旦,這裡都要舉行豐盛的宴筵,由皇帝欽點皇子、皇孫,親王,貝勒等皇族成員入宴。乾隆四十六年(1781)在奉三無私擺家宴時,容妃(香妃)就被賜座西邊頭桌首位。乾隆五十四年(1789)首次「五代同堂」也在此處,奉三無私殿內設有寶座,兩邊還設有供皇帝休息的床。奉三無私殿內設有祭台,雍、幹、嘉時期皇帝都要在這裡祭拜太陽神。奉三無私殿東西迴廊還有佛堂,西佛堂供有觀音菩薩,而東佛堂則供奉有聖祖仁皇帝(康熙)和孝恭仁皇后(雍正生母)的神位。道光中期後,佛堂改在圓明園殿。
九州清晏殿盪樣
在九州清晏發生的故事
過奉三無私殿後,為九州清晏殿,殿內懸掛有雍正手書「九州清晏」匾。九州清晏殿為皇帝在圓明園居住時的主要寢宮。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雍正皇帝就在這裡暴死。九州清晏殿內設有東、西暖閣,也建有仙樓(室內二層樓)。九州清晏殿內為金磚墁地。殿前設有銅仙鶴。 九州清晏為帝後寢宮,常使用明火,再加之大多是木建築,火災就成了最大隱患。九州清晏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火災,其中以道光十六年(1836)的那次大火最為慘重,三大殿和寢宮全部化為灰盡。
在三大殿的西邊有一組建築叫“樂安和”,建築考究,雕樑畫棟。院內還堆有假山疊石,藤蘿花架。樂安和後為“怡情書史”, 為乾嘉時期皇帝寢宮。寢宮內有幔子四架(春綢、芝蔴地紗各二),並鋪設高麗涼席。怡情書史內有小景點曰“池上居”, 乾隆帝“每於夏月間憩此”, 乾隆十二年(1747年)首見題詠,壁間勒乾隆望雨望晴詩30餘篇,嘉慶帝亦先後詠詩17篇。這裡也是收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所品題《名畫大觀》及宋元明真跡之處,因董其昌舊有“畫禪室”,乾隆帝即藉其名為此室命名,亦有詩詠。在乾隆四十八年「初夏池上居」詩注提到,每到圓明園,都會從宮中把這些真跡帶到這裡貯藏。 怡情書史往西建有清暉閣,清暉閣北壁上懸有一幅大型圓明園全景圖,乾隆禦題「大觀」道光中葉改建清暉閣時,此全景圖被移至正大光明殿西牆上懸掛。
另外一組建築就是位於九州清晏東部的天地一家春,天地一家春其實是九州清晏後妃們居住的地方,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1760年11月13日)嘉慶皇帝就出生於天地一家春。天地一家春有自己的宮門,房間也是按中軸線左右排列,三進院兩邊還有七八座套院,西北部為皇后殿、寢宮,道光中葉,皇后寢宮搬到西路。三進院中最大的一組建築叫“天地一家春”,天地一家春始建於雍正朝,殿內陳設有銅藥王佛一尊,天地一家春的後殿為穿堂殿,殿內掛著《多子圖》一幅。再往後走是一排十五間的大北房,叫“泉石自娛”,咸豐五年,天地一家春進行了大規模改動,咸豐的嬪妃也被分別安排在各個殿宇內居住,後來統治中國長達半世紀的孝欽顯皇太后(慈禧)當時還是懿嬪,每次陪咸豐皇帝來圓明園就居住在天地一家春的正殿裡。
相傳,慈禧並不被鹹豐看好,咸豐也不來臨幸她,但慈禧畢竟還是有辦法的,她用銀子收買了鹹豐帝的太監,故意帶咸豐皇帝來到天地一家春,早已做好準備的慈禧唱著迷人動聽的江南小曲,一下子就把咸豐皇帝給迷住了,不久慈禧就生下了咸豐皇帝唯一的一個皇子載淳,也是清王朝最後一個皇帝嫡出子(光緒、宣統均為醇王之子過繼),母以子為貴,不久慈禧就逐步晉封為懿貴妃,咸豐皇帝死後,又因為是同治皇帝生母而成為皇太后,後又與慈安一起秘密聯絡恭親王發動政變,殺掉了肅順等,進行垂簾聽政,從此開始了長達48年之久的統治,為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清張廷彥繪《乾隆行樂圖》中描繪乾隆皇帝在九州清晏怡情書史北側池上居魚池前的場景
同道堂」本是咸豐當皇子時道光皇帝賜的書室匾額,咸豐當上皇帝後便將此匾懸掛於此,咸豐皇帝很喜歡在此居住。咸豐五年(1855)還在堂前添蓋了一座戲台。 但同道堂最出名的並不在此。 ,又加上各種心靈上的打擊不久就病倒了,在臨終前傳位給唯一的兒子載淳(同治皇帝),但當時同治皇帝只有六歲,咸豐皇帝就為他指定了肅順、端華等八位輔政大臣,但為了防止八大臣獨攬朝政,同時又交給慈安皇太后和載淳各一枚圖章,做為下達聖諭的憑證。 「同道堂」,因為當時載淳還小,所以「同道堂」印章就一直放在慈禧手上,這時的慈禧實際掌握大權,也為日後發動政變,垂簾聽政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到了道光十一年(1831)清暉閣、樂安和、怡情書史及北側魚池被拆除改建成慎德堂,慎德堂為一座三卷建築。殿內裝潢極為豪華。殿內設有仙樓(二樓),有螺旋樓梯可登,樓上東邊有供皇帝休息的床。慎德堂前院內種有牡丹、芍藥、蘋果等。道光皇帝對改造後的慎德堂十分滿意,很喜歡居住在此,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1850年2月25日)道光皇帝就病逝在此。
在慎德堂的西邊有一組建築叫湛靜齋,此建築原來是清暉閣,道光時期被改建成湛靜齋,道光皇帝的全貴妃就居住在此,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1831年7月17日)咸豐皇帝奕詝就出生在這裡。後全貴妃被立為皇后,道光二十年(1840)病逝在此。咸豐五年(1855)更名為基福堂,仍是咸豐的孝貞皇后(慈安)居住。
九洲清晏之寶玉璽
行書 (雨後御苑泛舟)
乾隆帝對伴雨泛舟情有獨鍾。圓明園開鑿有廣闊的福海,其他區域亦是水道縱橫。舟楫既提供園中交通之便。也為皇家遊園帶來一派澤國情調。舊時除冬季水面結冰不通航外,清帝於春、夏、秋三季均會在圓明園泛舟,睛雨皆宜,且往往激發他們的澎湃詩情。
山高水長
山高水長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位於圓明園的西南部一處空曠之地,俗稱“西園”或“西苑”,乾隆皇帝親賜名曰“山高水長”。佔地面積1150平方米。這裏地勢平衍,園囿寬敞,很象北方的大草原,其總面積和整個九洲景區相當。 是供皇家子弟和衞戍部隊習練武藝的大操場。 山高水長建於雍正初年,最初稱“引見樓”,是清朝歷代皇帝宴請外藩使節及王公大臣觀看遊藝節目、欣賞火戲(煙花)和訓練圓明園警衞部隊的地方。
山高水長西設有供騎射比賽用的馬道,定期清朝皇帝要在此觀看八旗比賽,表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滿族的民族特點,不要忘記先祖們是從馬背上打下的天下。這裏還是清朝皇帝設武帳宴的地方。武帳宴俗稱“大蒙古包宴”,開始於雍正時期,到乾隆時已達全盛,每年正月十三前都要舉辦一次,宴請者主要是蒙古王公、外國使節等。到元宵節,山高水長還要舉行盛大的“火戲”,也就是放煙火。同時還有善撲營表演撩跤,健鋭營表演槍技,另外還有回部表演銅繩技(達瓦孜,回部高空走繩),同時還演奏蒙古、朝鮮等民族的樂曲。在山高水長南部還建有存放武帳宴及放煙火的十三所。
九州清晏的命名故事
本景“位於圓明園後湖景區南島上,是清帝御園的帝后寢宮區。本景中路前後三殿依次為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和九洲清晏殿。前殿懸康熙御書“圓明園”匾;中殿為祭殿,亦是上元筵宴宗親之處;後殿是皇帝的寢殿,額曰“九洲清晏”。這座後殿的名稱,亦應是‘圓明園四十景’中的本景稱謂。但由於乾隆詩目與雍正題額存在差異,再加上《日下舊聞考》的訛誤,如今人們已難辨其然,因而出現了‘九洲清晏’、‘九州清晏’與‘九州清宴’三名並存的混亂現象。”
據“清代史料看,雍正皇帝原為圓明園這座寢殿所題寫的匾額實為‘九洲清晏’,而非‘九州清晏’,更不是‘九州清宴’。之所以會出現‘九州’與‘九洲’之異,是由乾隆九年御製‘九州清晏’詩目引起的;而乾隆朝後葉成書的《欽定日下舊聞考》,則更將這座後殿名稱、世宗(雍正)題額和御製(乾隆)詩目三者一律訛為‘九州清宴’(見 1983 年版《日下舊聞考》卷八十)。今人的某些文章往往把本景名稱誤作‘九州清宴’,正緣於此。”
昔我皇考,宅是廣居。旰食宵衣,左圖右書。
園林遊觀,以適幾餘。豈繄廊廟,泉石是娛。
所志維何?煌煌御書。九州清晏,皇心乃舒。
肯構孰責,繼序在予。業業兢兢,奉此遺模。
一念之間,敬肆攸殊。作狂作聖,系彼斯須。
謂天可畏,屋漏與俱。謂民可畏,敢欺其愚?
六膳八珍,牣乎御廚。念彼溝壑,曷其飽諸?
水榭山亭,天然畫圖。瞻彼茅檐,痌瘝切膚。
慎終如始,前聖之謨。嗚呼小子,毋渝厥初。
山高水長
山高水長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位於圓明園的西南部一處空曠之地,俗稱“西園”或“西苑”,乾隆皇帝親賜名曰“山高水長”。佔地面積1150平方米。這裏地勢平衍,園囿寬敞,很象北方的大草原,其總面積和整個九洲景區相當。 是供皇家子弟和衞戍部隊習練武藝的大操場。 山高水長建於雍正初年,最初稱“引見樓”,是清朝歷代皇帝宴請外藩使節及王公大臣觀看遊藝節目、欣賞火戲(煙花)和訓練圓明園警衞部隊的地方。
山高水長西設有供騎射比賽用的馬道,定期清朝皇帝要在此觀看八旗比賽,表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滿族的民族特點,不要忘記先祖們是從馬背上打下的天下。這裏還是清朝皇帝設武帳宴的地方。武帳宴俗稱“大蒙古包宴”,開始於雍正時期,到乾隆時已達全盛,每年正月十三前都要舉辦一次,宴請者主要是蒙古王公、外國使節等。到元宵節,山高水長還要舉行盛大的“火戲”,也就是放煙火。同時還有善撲營表演撩跤,健鋭營表演槍技,另外還有回部表演銅繩技(達瓦孜,回部高空走繩),同時還演奏蒙古、朝鮮等民族的樂曲。在山高水長南部還建有存放武帳宴及放煙火的十三所。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 山高水長
重構枕平川,湖山萬景全。
時觀君子德,式命上賓筵。
湛露今推惠,彤弓古尚賢。
更殷三接晉,內外一家連。
萬方安和
萬方安和,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後湖西側,東鄰杏花春館,西南湖外為山高水長,是一處以卍字軒為主體的風景園林。
萬方安和,建於雍正初年,舊稱萬字房。萬方安和軒,造型獨特,風景秀麗,四時皆宜擇優居住。雍正帝特喜在此園居,乾隆時期仍是遊憩寢宮之一,端午節例在此殿侍奉皇太后進宴。嘉慶帝亦有“萬方安和”題詠 23 次。
萬方安和建築平面呈“ 卍 ”字形,整個漢白玉建築基座修建在水中,基座上建有三十三間東西南北室室曲折相連的殿宇。這裏是雍正皇帝最喜歡的景區。萬字房四面臨水,中間設皇帝寶座,寶座上方懸掛有雍正御書“萬方安和”。西路為一室內戲台,此戲台設計的十分巧妙,唱戲者在西北殿而皇帝則坐在正西的殿內觀戲,中間用水相隔。萬字房的東南為一臨水碼頭,皇帝平時來萬方安和一般是坐船直接到此碼頭上岸。萬方安和對岸建有一座十字大亭俗稱“十字亭”,十字亭頂還安設一個銅鳳凰,十字亭周圍栽種了許多珍貴花卉、樹種。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 萬方安和
水心架構,形作卍字,略約相通,遙望彼岸,奇花纈若綺繡。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圓靈在鏡。
此百尺地寧非佛胸湧出寶光耶!
作室軒而豁,當年志若何。
萬方歸覆冒,一意願安和。
觸景懷承器,瞻題仰偃波。
九年遺澤在,四海尚謳歌。
鏤月開雲
鏤月開雲原稱牡丹亭,位於九洲景區後湖東南角,九洲清晏之東,天然圖畫之南。
修於乾隆九年(1744年),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皇帝,當年曾一起在這裏賞牡丹(見本詩“猶憶兩句”之注)。因而這裏被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徵。乾隆九年(1744年)牡丹台改名"紀恩堂"以紀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孫三代在此聚會賞花的往事。
鏤月開雲的主體建築為紀恩堂,殿以楠木為材,上覆金碧二色琉璃瓦,煥若金碧。前植牡丹數百本,後列古松青青,環以朵蘤名葩。乾隆即位後,改稱“鏤月開雲”,乾隆三十一年,又親題"紀恩堂"匾額;院內植各色牡丹數百株。該景中有休息室(御蘭芬),有書屋(養素書屋),有觀景亭。養春亭位於西山口外臨後湖。
雍正帝牡丹臺觀花行樂圖
此圖描繪雍正帝在侍者簇擁下賞花,身旁束金黃色腰帶的少年可能是弘曆,場景戎表現圓明園牡丹臺。康熙帝在牡丹臺初見弘曆便對他喜愛有加,後來常讓他伴侍左右。有學者推測,雍正帝或以此圖喻示康熙帝選定自己和弘曆為繼位者。
原由
康熙末年,在爭儲鬥爭中最具競爭力的幾個皇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這也是史稱「九子奪嫡」中的「九子」。這樣的局面讓康熙一直憂心忡忡,以致病倒,大有一病不起之勢。「日增鬱結,以致心神耗損,形容憔悴,勢難必愈。」
康熙早年其實對胤禛很有成見,曾經公開批評他遇事急躁,「喜怒不定」,為此胤禛表現得一直苦惱。甚至在康熙四十一年(1720年),早已而立之年的胤禛,還忍不住懇求父皇「開恩」,將諭旨內「喜怒不定」的4 字考評刪去。一方面,胤禛在父皇面前表現得極其在意這個實質上對未來沒有決定性作用的評語很是在意,另一方面,他又將自己表現為清心寡欲、無欲無求的閒人。
康熙一生極其重視農耕,他曾經親自指導宮廷畫師將宋代名畫《耕織圖》翻畫成《御製耕織圖》,並親筆作序題詩。胤禛知道這件事情後,以向父皇匯報自己生活狀態為由,獻上了自己仿製的《耕織圖》。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仿製品,康熙意外地發現,畫中的農夫正是胤禛本人,而蠶婦則是胤禛的福晉。這可是讓康熙龍顏大悅的神到之筆。既恰如其分地描繪了自己「眾人皆爭我獨靜」的日常,又戳中康熙的喜好和笑點,還不顯露山水給外人一種閒散文人舞文弄墨的樣子。
在康熙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立儲、廢儲讓他心力憔悴,眾皇子拉幫結派勾心鬥角,父子關係也呈現出劍拔弩張你死我活的局面。而胤禛的恬淡氣度,以及「孝誠謙讓」,成為了一股難得的清流。康熙一生偏愛牡丹,於是胤禛就在圓明園中心位置精心種植了一百多種牡丹,並將花園命名為「牡丹台」。康熙在競相綻放的牡丹縱中,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孫子,12歲的弘曆。康熙50多個子孫,絕大多數都沒見過面,而弘曆在父親的精心安排下,見到了爺爺。一個識大體能體會他內心痛苦、事事想他所願的兒子,這個兒子還有一個聰穎過人的孫子。史書記載,康熙對弘曆的聰慧極其欣賞。他的出現,不早不晚,極大安慰了這位老人此時傷痕累累的心靈,康熙此時脆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寬慰。
牡丹促成祖孫三人這次的短暫相會,意義非凡。這看似平淡無奇的一面之緣,卻差不多為胤禛在「九子奪嫡」之戰中,吹響了勝利號角。就在牡丹園相會這一年的冬天,康熙在南面的離宮——暢春園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臨終前他留下諭旨:"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
十四年後,康熙在牡丹台見到的孫子弘曆繼雍正登基,是為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終其一生,一直念念不忘祖孫三代這次看似簡單的會面。他曾做過三件事來表達這次見面留在他心中的深刻影響:
-
他把牡丹台改名為「鏤月開雲」,成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
他還專門寫過一首詠牡丹台的詩,其中有這樣兩句:「猶憶垂髫時,承恩此最初。」
-
他題寫了「紀恩堂」三字匾額,高懸於鏤雲開月堂內。
雍正行樂圖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 鏤月開雲
殿以香楠為柱,覆二色瓦,煥若金碧。
前植牡丹數百本。後列古松青青,環以朵蘤名葩。
當暮春婉娩,首夏清和,最宜嘯詠。
雲霞罨綺疏,檀麝散琳除。
最可誤幾暇,惟應對雨餘。
殿春饒富貴,陸地有芙渠。
名漏疑刪孔,詞雄想賦舒。
徘徊供嘯詠,俯仰驗居諸。
猶憶垂髫日,承恩此最初。
天然圖畫
天然圖畫的主體建築為一方樓,樓北為朗吟樓、竹萿樓、五福堂、竹深荷靜,西為靜知春事佳,東為蘇堤春曉。
天然圖畫,臨湖建有朗吟閣和竹薖樓,登樓可遠眺西山羣嵐,中觀玉泉萬壽塔影,近看後湖四岸風光,景象萬千,宛如天然圖畫一般。這一景的園林植物配置也獨具匠心 , 院內有翠竹萬竿,雙桐相映。五福堂陰,有玉蘭盛開。該株玉蘭為圓明園初建時所植,弘曆兒時常至花下游,視其為同庚。此樹被稱作御園玉蘭之祖。乾隆五十一年,弘曆年齡已近八十,偶至堂前對花,多有感慨而成詩一首《五福堂玉蘭花長歌志懷》,詩中説道:“御園中斯最古堂,其年與我相伯仲。清暉閣松及此花,當時庭際同植種。……憶昔少年花開時,樂羣敬業相媳怡”。詩成後刻卧碑之上,立於花旁,並令飾新軒牖,點綴文石。 另外,五福堂和碧桐書院在乾隆年間也為多位皇子皇女的出生地、起居地。乾隆帝的十一阿哥永瑆、固倫和靜公主都曾在內庭檔案裏被稱呼為“五福堂阿哥”“五福堂公主”。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 天然圖畫
庭前修篁萬竿,與雙桐相映。風枝露梢,綠滿襟袖。西為高樓,折而南,翼以重榭。遠近勝概,歷歷奔赴,殆非荊關筆墨能到。
我聞大塊有文章,豈必天然無圖畫。茅茨休矣古淳風,於樂靈沼葩經載。
松棟連雲俯碧瀾,下有修篁戛幽籟。雙桐薈蔚矗煙梢,朝陽疑有靈禽噦。
優遊竹素夙有年,峻宇雕牆古所戒。詎無樂地資勝賞,湖山矧可供清快。
巋然西峯列屏障,眺吟底用勞行邁。時掇芝蘭念秀英,或撫松筠懷耿介。
和風萬物與同春,甘雨三農共望歲。周阿苔篆綠蒙茸,壓架花姿紅瑣碎。
徵歌命舞非吾事,案頭書史閒披對。以永朝夕怡心神,忘筌是處羲皇界。
試問支公買山價,可曾悟得須彌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