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歷史
張澤善堂軼事
1941年十二月八日, 日軍空襲香港後, 開始進攻香港。 港人開始搶購糧食,當時因加路連山道位於法國醫院鄰近,醫院屋頂油上白底紅字『十』字符號,所以日軍飛機和炮火都避開這目標,才致這地區較為安全。
張殿臣從永源行運送米和大量罐頭食品如corned beef 和豬肉豆等足夠一個月食用。 八號後過了三數天,市面一切停頓,炮火接近,張家所有家人及一些親屬如張劍民、張靜儀等,都擠集在加路連山道五號二樓,天天吃罐頭送飯;晚上大部分人都在廰中蓆地而臥,直至12月5日英軍投降,市面恢復營業後,全部親屬才搬回家。


1940-1950年間, 差不多所有的張氏子孫都住在加路連山道附近,所以每逢過節,孩子滿月及長輩生日等喜慶,擺酒請客多數在5-7號天台到會,筳開數十席。
當年由於各房子弟都住在附近所以大家生活得相當和諧及親切,日日相見玩耍。每當夏天周末來臨,張家婆、子及孫三代同乘坐永源行的小輪“Norge”出海到清水灣游泳,午餐多是方飽及咖哩牛腩。每逢清明及重陽節掃墓因子孫人口衆多,汽車不夠應用,也乘坐”Norge”到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埸拜祭,完畢後衆子孫會聚集於一親友家中切燒豬午膳。
1954期間,商人霍英東先生名下有榮建築公司買下加路連山地皮,舊樓全部拆毀,改建新大樓。各房要另覓居所,所从從此各房各自生活,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再不存在。
-
五房購入新居重建原址,加路連山道,名為禮信大厦
-
九房購入銅纙灣百德新街名爲銅鑼灣大厦
-
十房購入北角英皇道,名為麗池大厦
-
十一房購入北角堡壘街
-
十三房購入加路連山道,禮信大厦

1980年間,自永源行結束後,各房子孫開始陸續遷出香港,移民至外國從新生活。
-
五房移至加拿大多倫多,澳州雪梨及紐西蘭
-
九房移至加拿大溫哥華及澳洲雪梨
-
十房移至美國三藩市
-
十一房移至美國羅省及加拿大多倫多
-
十三房移至加拿大溫哥華及多倫多

本人於2021年暫時收筆。
至張澤善堂,待日後對此關心及有興趣的各房子孫再連續下去。